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风采 > 五老人生 > 正文

孙宗禹夫妇:多年灯烛光不尽,胸中红星愈光明


旧时代动荡多变,新社会牵引人心向党

就是这种旧社会的苦难让我们记忆犹新”,提起出生时的社会背景,电话那头的孙宗禹老先生不无感慨。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人心惶惶的日本侵略、颠沛流离的逃亡,孙宗禹老先生这一代人饱经了旧社会的动荡不安,渴望着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代。解放初期,恰逢孙宗禹在杭州念初中,他的政治老师作为老地下党员言传身教,激发了孙宗禹对党的向往。同时期学校的进步学生党组织也积极宣传着党的思想方针,对于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进行大力宣传,孙宗禹本想报名参军,却因年龄太小被拒。然而,一九四九年前后翻天覆地的新旧社会对比依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宗禹心中从未熄灭向往共产党的火苗。

孙宗禹的夫人孙婉娟在中学时期也受到党性熏陶。当时还没有建立党组织,上海区委为了发展积极分子,组成了“党的宣传员”队伍,而孙婉娟便是其中一员。参加的防空知识宣传、医疗救护等各种政治任务便是她政治生命的最初见证。在抗美援朝时期,孙婉娟也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却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被拒,提起这件事,夫妇两人都面露遗憾。

二人幼时均饱受战乱、动荡的洗礼,都在学生时代受到共产党的教育和影响,对祖国含着深刻而热烈的感情;他们的内心在追求和平和建设祖国信念的强烈驱使下,一步步向共产党靠拢。


高举红旗跟党走,响应号召冲向前

孙婉娟和孙宗禹同志从上海国立高机毕业后,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序幕。“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准备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孙宗禹夫妇回忆道。当时国家在哈尔滨建设三大动力厂、在长春建设第一汽车厂和洛阳拖拉机厂都是机械青年们向往的地方。但孙宗禹夫妇毕业后都跟随指标留校当了教师。

1956年,党和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孙婉娟和孙宗禹响应号召,都到交通大学开始进修教师。在这六年里,二人白天在讲台上执尺育人,晚上都要在夜大学坚持上课,作业、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一样都没少。这样紧张的生活持续了六年,孙婉娟和孙宗禹才终于完成了夜大学的学习任务,获得了交通大学的毕业文凭。

在全体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对美好新生活的渴求下,全国经济建设高歌猛进,教育事业也渐成体系。一机部决定将“上海国立高机”升格为 “上海机械学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并从1963年起,招收汽车专业本科生。

当时孙婉娟、孙宗禹及上海机械学院的十几位汽车专业教师积极响应号召,争做学科建设的先头兵。在学校新建的动力馆里,孙宗禹夫妇同科室其他教师一起亲自动手建起了汽车结构陈列室,拆装实验室,发动机台架实验室,还编写了统编教材以外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1965年初,国家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建设大三线的战略任务。当时,第二汽车厂最初选址在湖南常德,一机部教育司决定把上海机械学院和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的汽车专业合并,内迁到湖南大学。当年8月,上海机械学院汽车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和128名学生带着实验室设备以及有关图书资料离开上海,奔赴遥远的湖南大学。

当时,孙婉娟刚刚生产,但上海也要建汽车专业,上海机院的领导不同意孙宗禹同时调往湖大,夫妇二人身为中共党员,即便有困难也尽了全力克服。解放以后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一切服从党的需要,电话那头的孙婉娟同志坚定地说到,“那时候我们有一句口号,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夫妻二人从此开始了分居长沙、上海两地的生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所有人事调动都冻结了,直到八年后的1973年,为解决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孙宗禹同志终于调任到了湖大;后来他们的孩子也到了湖大上小学,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不仅是老师,更是引路人

孙宗禹夫妇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湖南大学之后,不仅忙碌于组建教研室、筹建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等日常工作,还逐步引导学生始终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深刻融在一起,提醒学生要从小我走向大我。

这个过程还需要学生配合”,孙宗禹回忆道。孙先生和孙婉娟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除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与学习上的专业指导,在日常生活上也时不时地嘘寒问暖,因此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他们的学生钟志华在外实习时,曾经身体不适,孙宗禹便一直想着在长沙本地找工厂,尽最大可能减少钟志华的不便。有一位退休的学生至今还与孙婉娟女士保持联系,每天早上向她问好。

机械制造专业改革之后,夫妻二人不遗余力地把毕生所学都教会给学生。八十年代后,清华大学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孙宗禹便开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被动地接受已有知识向主动地探索学科前沿转变。不仅如此,孙先生从教学岗位退休之后,一直坚持教学督导工作:他认为,学生的成长才是大学应该放在首位的工作,学生在校不能只学专业知识,而要扩大知识面,广泛地培养兴趣爱好;同时,教师们要注重课堂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在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时学有所成。

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做点火的人而不是塞东西的人”,孙宗禹的教学理念恰是湖南大学秉持已久的教学内核:让学生们成为经世致用之才。

回忆起这些,孙宗禹夫妇齐声道:“身为老共产党员,我始终无怨无悔。”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更光荣;没有谁,比共产党员的身份更值得骄傲。党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孙宗禹夫妇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我们的民族,每到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人拆下肋骨当火把,擎过头顶照亮前进的路。几十年来风雨兼程,孙宗禹夫妇从壮志满怀的少年成长为心系人民群众的党员,那条为中华求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线始终牵引着他们向前进。教书育人是将入党初心薪火相传的最好方式,一方讲台,寸土之间,孙宗禹夫妇以自己为蜡烛,点亮学生心中的求知欲,为国家输送一个个栋梁之才。

回首昨日,党员前辈的光辉始终如红星,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时逢建党一百周年,步履不停,我们年轻一辈始终向更远处遥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中,我们共期未来。


分享



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