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爱家园 > 心灵鸡汤 > 正文

(青年驿站)____掌握年轻人心灵的开门法则


(青年驿站)

教育的基础是走进,走进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方法是感受

掌握年轻人心灵的开门法则

作者:孙熙 时间:2017-01-10

孙熙

“我是父母的独生女”“我是朋友的朋友”“我是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人”……2016级新生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有学生这样回答“我是谁?”这一简单又本质的问题。还有一些答案是“我是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的人”“我是对未来一片迷茫的人”“我是对生活无所适从的人”……

这些告别家乡、远离父母的大一新生,经过高考的竞争,忽然得到了空前的自由:自主学习的自由、独立生活的自由、人际交往的自由,等等。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无所依傍。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成长性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意精准化和同步性。

所谓精准化,是对每个人进行针对性的帮助。通过心理测试、班主任辅导员排查、学生中的走访了解等步骤找到真正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小宇(化名)来自偏远农村,早年父亲过世,母亲独自养大了3个孩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她性格内向、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我们在按规定帮她申请助学金的同时,更注重她的心理变化。多次的反复谈心,慢慢让她建立起了信任感。“老师我今天很感动,宿舍有人过生日,他们怕我为难,就放弃了外出聚餐,买回蛋糕我们一起在宿舍里吹蜡烛,很温暖。”某天,她发来这样的微信。

找到了人,还需采取切实可行、因人而异的举措。心理健康课里讲到原生家庭时,学生小丽(化名)午夜哭着打来电话,讲述她的父母感情不和,从小“在母亲的抱怨和父亲的咒骂下长大”,而她经常做噩梦梦到上小学的弟弟被父母的争吵和打闹声吓哭。“我都出现幻听了,老觉得弟弟又哭了。”我替她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让她系统学习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建议她认真跟父母谈一次。

可见,很多发展性的心理问题需要长期的疏导,有些心理疾病甚至需要校外医疗机构的支持。还要总结各类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对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推广。

重视同步性,是基于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的改变。“辣眼睛”“老司机” “全是套路”这些网络词汇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用语,且时刻都在更新。这种同步需要掌握学生们的语言,更需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绝不能是强制的单向的,教育的基础是走进、走进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方法是感受,以心交心。

心灵之门不会关闭,但95后的他们已制定了属于一代人的开门法则。只有熟悉他们的套路,进行走心的交流,才能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开启美好人生。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

《人民日报》( 2017年01月10日 第19版)

分享



将进酒